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罗医生你好。我这毛病说起来有点难为情,年轻时候不懂事,手淫次数太多了,那时候也没觉得有啥影响。可这几年明显不对劲,现在每次跟爱人过夫妻生活,第二天嘴里准保会烂,口腔溃疡一片一片的,疼得连饭都没法好好吃。更麻烦的是,胃也跟着不舒服,总觉得胀胀的,有时候还泛酸水,吃点东西就堵得慌。这情况都快一年了,期间也找过不少中医,吃了好多中药,可就是不见效,反反复复的,真是让人着急。
其实这种情况,在中医理论里早有阐释。《素问・上古天真论》中说 “肾者主水,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”,又言 “房劳过度,肾精耗损”。年轻时手淫过频,已经耗伤了肾精;成年后性生活若不节制,更会让本就亏虚的肾精雪上加霜。肾为先天之本,肾精亏虚则肾水不足,无法上济心火,就会导致 “心肾不交”。心火亢盛,循经上炎,就容易引发口腔溃烂;而肾水亏虚,不能濡养脾胃,加上心火扰胃,脾胃运化功能失调,自然会出现胃胀、泛酸等不适。《医宗金鉴》中也提到 “口疮者,由心脾有热,气冲上焦,熏发口舌,故作疮也”,这里的 “心脾有热”,很多时候正是肾水不足、虚火上炎的结果,若只清热而不补水,就像往烧红的铁锅上泼点水,当时能降温,很快又会复燃,这也是很多人吃了清热药却不见效的原因。
从这位粉丝的情况来看,单纯清热或只补肾都不行,得兼顾补肾水、清心火、健脾胃,三者协同才能从根本上缓解问题。我给方子如下:党参 15 克,黄连 6 克,黄芩 9 克,半夏 9 克,白术 12 克,茯苓 15 克,炙甘草 6 克,麦冬 12 克,白芨 9 克。
党参能大补元气,同时兼顾补肾益精,就像给身体的 “能量库” 添柴,弥补过去耗损的肾精,这是治本的关键;黄连和黄芩能清心泻火,直扑上炎的虚火,缓解口腔溃疡的疼痛,就像给沸腾的水面降降温,但它们性子偏凉,不会伤到脾胃;半夏能和胃降逆,缓解胃胀、泛酸的不适,让脾胃的气机顺畅起来;白术和茯苓是健脾的好搭档,白术能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,茯苓能健脾渗湿,两者配合,就像给脾胃装上 “动力系统”,让它能正常工作,也能防止虚火再次扰胃;炙甘草能调和诸药,让整个方子的药性更温和,同时还能补脾胃之气;麦冬能滋阴润燥,既可以辅助人参补肾水,又能缓解口腔溃疡带来的黏膜干燥;白芨性涩而收敛,能促进口腔黏膜愈合,对反复不愈的溃疡有针对性作用,同时它还能护胃黏膜,兼顾胃不舒服的问题。
这个方子熬出来的药汤,味道会有点苦,这是黄连、黄芩的味道,但不会特别难咽。刚开始喝的时候,可能会觉得口腔里的疼痛感减轻一些,这是清热和白芨在发挥作用;坚持喝一周左右,胃胀、泛酸的情况会缓解,说明脾胃功能在慢慢恢复;喝半个月到一个月,会发现性生活后口腔溃疡的发作频率降低了,就算偶尔出现,愈合速度也会快很多,这是肾水逐渐充足、心肾慢慢相交的表现。
不过要注意,这个方子需要根据不同身体反应调整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。另外,光靠吃药不够,生活上也得注意节制性生活,避免过度耗伤肾精;饮食上别吃辛辣、油炸的食物,这些会加重心火和胃热,多吃点山药、莲子、百合这些能健脾、滋阴的食物;平时保持心情舒畅,别太焦虑,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心肾的平衡。
这位粉丝之前吃了很多中药不见效,可能是因为方子没能兼顾补肾、清心、健脾这三个方面,要么只清热伤了脾胃,要么只补肾却没降虚火,也可能缺少像白芨这样促进黏膜修复的药材。这个方子从整体出发,既补耗损的肾精,又清上炎的虚火,还能调理受伤的脾胃,同时加速溃疡愈合,慢慢把身体的平衡找回来。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千人千方是核心要义。同一种病症,因体质、诱因、病程不同,用药大相径庭。就像口腔溃疡,有心火亢盛、阴虚火旺、脾胃虚弱等差异,需针对性选药。盲目套用方子难达效果,甚至适得其反。务必由医师面诊,结合个体情况调方,才能贴合病机,让调理更精准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